我们在这里成长

───中华中学师生、家长座谈会实录

 

前言

 

犹记中华中学高中部在去年火热的八月搬迁到河西新校区,历经秋的内敛和冬的酝酿。而今,正是一年春草绿,校园里移栽的银杏树长出了新叶,玉兰花、紫荆花也竞相绽放。我们的学生在这里学习还开心吗?我们的教师在这里工作还舒心吗?我们的学生家长把孩子放在这里还放心吗?为此,中华中学于413日下午召开了部分学生、教师、家长和校领导共同参加的座谈会。

现将谈话内容整理编印如下,让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成长体验和情智历程吧。

                                ─── 编者      

 

正文

徐飞:    这次是开放式、互动式、大家可以畅所欲言的座谈会。

高三(2)班长赖小波: 谈谈对新校区的一种感受,我是从老校搬到新校的,通过新老校区的对比,我感觉最好的是,新校安排有序,时间安排非常合理,如统一晨练和早读,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使学生懂得什么叫做自理;中午一般学生自己合理安排时间,午自习开始后,教室里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见;晚上走读生可以自己选择是否参加晚自习,大部分同学选择在校上自习,每个学生时间都抓得很紧,低头学习的氛围浓厚。

高一(4)学生刘运鹏:所有老师对我们非常关心,如学生身体发生不适,会主动提供帮助;每次考试之后,班主任也会找一些话题,与学生进行交流,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高二(6)学生许敏:老师们全心全意地付出,早出晚归,学生们渐渐对老师有种依赖感,见不到就特别牵挂,学校让学生有种家的感觉。彭成的“感恩教育”,把我感动得稀里哗啦。小高考后,与每位老师握手、拥抱,不仅仅是为获得好运,更多是对老师的不舍和深深的牵挂。

高二(1)学生李婧琳:由于出国交流刚回,在新校待的时间不长,但令我感觉变化最大的是,校车的按时接送,不仅方便,而且节约大家时间,有的学生车上利用短暂的时间看书,这种精神令人钦佩。五年在中华学习,我的领导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校园文化艺术节,对学生多才多艺能力的培养,对学生领导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打交道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二(1)学生李辰斌:我感觉学习风气有了很大改观,学习风气日益浓厚,在学校花园里,随处都能看到同学在背诵、记忆,在这里能除去我们浮躁的心理。我们高二的小高考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其源于我们学习风气的日益浓厚、学校教育及后勤服务的到位。在小高考期间,校车的接送、食堂可口的饭菜、老师们的亲切关怀,使得学生考试心情很轻松。在小高考期间,张鸿亮老师的一句“祝你成功”令我感动;地理老师笑容很灿烂。如果考得不好,一定是我们不到位。历史老师劝我谨慎、踏实。我做到了,我能做到最好。老师非常地负责,非常地敬业,有一天天很冷,生物老师单独帮我讲了许多题目;我去找地理老师,地理老师抽出一节课帮我分析。

高一(10)学生白云裳:初中不在中华,现在生活在这既陌生又崭新的环境里,我内心里涌动着感激的情感。感谢蒋绚老师,她把我们当成她的孩子,每个方面都比较关注,班风好;语师张敏老师认真负责;数学老师朱成学老师课后对我们帮助很大;化学老师冯建农老师讲课通俗易懂;毕校长一日三餐在食堂,让我们感到很亲切,好像在家一样;生活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经常教导我们要向时间要分数。

高三(3)班长薛丰:在中华六年,中华给了我一笔巨大财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是被老师潜移默化影响的;有的是被周围同学带动的。老师认真负责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得我们不断提高、不断进步,学生非常自觉。

高一(2)学生黄瀚伦:中华让我找到了学习的方法和目标,生活老师的“咆哮”,用手电筒照来照去,使我们的生活陋习得到了改变。班主任也会介绍一些学习方法,帮助我们及时解决问题。每天下午放学前,我们要背四句励志的话。

高二(10)学生钟诚:谈谈对学校生活的感受,老校区拥挤,新校区宁静;谈谈家园式,放学打篮球时,手受了点伤,特别疼,校医特别温柔,叮嘱我晚上再来换一次药,对住宿生非常体贴;谈谈课外活动,有快乐,有生活体验,感恩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五四辩论赛,社团活动等等,使我们十七八岁的青年真正感受到青春的活力。

高二(8)家长韦宇群:祝贺学校小高考考得不错,我们知道这来之不易。我家孩子高一学习情况不理想,高二上小高考摸底是两CD,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和孩子的努力下,孩子考了1A3B,我们感到欣慰。寄宿制使孩子的学习自律性提高很多,使孩子与家长的关系亲了许多,使孩子增强了对校园生活的向往。早上同学间互相叫早,背单词,锻炼。生活上实行轮值,大家轮流买洗漱用品,买水果,宿舍里有“共产主义小筐”,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找到了快乐,体现了自我的价值。学习方法得到了改进,晚自修有老师,不懂的地方就去问老师,能找到相应科目的老师。相信寄宿制会办得越来越好。

高二(3)家长任宁新:我们父子俩隔了三十年在同一所学校,学校变化太大,从两个角度来看,住校生活:孩子身体变得健康了,自律性增强了,自理、独立性增强了,能够做到按部就班,宿管老师用心良苦,孩子比以前更自觉、更有计划性了。每周四我定点到校,看到宿舍内务整洁,洗脸毛巾摆放很整齐,知道拖把往上放,晓得把鞋子放在百叶窗下面。家长的位置:怎样面对教育?怎样宏观把握、远程遥控?双休日对孩子进行心理按摩,适当地出去转转,多进行体育活动。我们家长建了3QQ群,高二办得好一些,高二小高考考得好,希望高三加把力。家长的一个眼神、问候,丰盛的晚餐,双休日的活动,为孩子减压。

高二(7)学生刘汉宁:初中不在中华,高中进入中华,高一时在老校区,比较嘈杂,我挨到晚上八九点才读书,感到学校把我们搬到了河西,效率提高了,十分有效率地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跟父母见面少了,过去关系紧张,现在每个周末回去,帮父母淘米、洗碗。小高考时,学校把学生接回来吃中饭,相当人性化,大巴等着我们,我们为是中华学生感到很自豪。

张海宁:98年毕业后一直在中华。14年,中华见证了我的一路成长。感受最深的是,搬到河西的这一年是最累的一年。家远了,过去一个月值班一次,现在一个班将近40个学生住校,老师对学生方方面面更加关注,这一年肩上的压力很大,早上6:35与学生一同走进教室,晚上10点晚自习结束,一天十五六个小时。这一年是对家庭最愧疚的一年。高三有许多年轻的妈妈,我的孩子上幼儿园,星期五才接回来,对他的亏欠最多。不过,这一年也是老师收获幸福最多的一年,“您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这句话使我有责任、有义务。我愿做学生们的“情绪垃圾桶”。我的90后的孩子们很好,矛盾发生后能很快解决,我哭,他们也哭,“我们也是您的孩子啊,天天能见到我们啊”,这种幸福感是金钱买不回来的。

高三(11)学生倪小:一是学生社团,学校给了很多机会;二是出国申请问题,学校给予很大帮助,老师大力支持。

李朝军:  一是教学管理带来很大的空间,新校区的成立,课程设置很充分,学习很重要,学习之余,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体现适应学生学习的环境;二是老师们很敬业,学校开设非常先进的备课室,在备课中,老师们充分体现集体备课的智慧精神;三是突出心理辅导的特色。每天中午心理咨询室都对外开放,学生可以及时解决问题,为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证。

钱华:    在中华18年,见证了中华的变化,经历了三任校长,许多老教师的面孔渐渐淡去,学校面积由26亩变成100亩,走读变成寄宿,这么多变化之下,不变的是“中华精神”,这既体现在老师身上,也体现在学生身上。我分管高三,这种体会非常明显,第一届搬到河西的高三,压力很大,但老师们刻苦敬业,不断把压力变为动力,全程参与,全程管理,每个班主任每天早晨6:35就来到班上,学校并没有硬性的规定。李钟全老师(去年高考辉煌)始终与学生同步,史地班由散漫变得有凝聚力;刘青他们这些年轻的妈妈也是这样;林庆是班主任中唯一不开车的,她常常打车到学校;潘俊文老师坐到晚上9点等学生来提问;生活老师高度负责任。中华的学生是幸福的。从孩子的角度,学校时刻本着“健康比成绩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习惯比能力更重要;教养比分数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生多元化的发展,学生参与各类积极健康的社团活动,发展自我,培养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校以生为本的理念贯穿到每一个细节,学校办学方向非常明确,学校领导工作扎实,老师们感到特别有奔头,特别有工作动力,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对教师发展有促进作用,老师们内心有一种归属感,我为我是一个中华的老师而感到自豪。

高三(9)家长何兵:小孩在选一中、中华的时候还是选了中华,六年选在中华。在孩子的自信、自尊、多项能力的培养上,中华中学非常到位,我家孩子成为了学生会主席。老师们的敬业精神令家长很敬佩,初二时马丹非常注意跟孩子沟通,他给孩子是这样留言的“你的大朋友───马丹”。到了高三,家长担心孩子能否充分休息,营养能否保证,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学校老师全程陪同,钱华老师晚上十点每个宿舍检查,学生也懂得感恩。我们家长定期到学校网站上看食谱,学校早餐有十四五个品种,午餐有十几个品种,晚餐有七八个品种,让学生选择,学校在饮食上考虑很周到。

黄旭宁:  学校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方面,我在一线有发言权。据我了解,高一某个班考试成绩前20名住校生占了12个,我觉得养成好的习惯非常重要,在学习上要讲究方法,要做有用功。

徐莉莉:  中华的学生很阳光,能够合理安排好时间,文明守纪,磨练意志很自觉。健康比学习更重要,轻松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学生们富有爱心,能互帮互助,遇到突发事件,能学会常规的救治,能及时地处理。学生不仅学习好,也多才多艺,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楼道的板报为宿舍文化增添色彩。环境好得益于领导的重视、关怀、理解、支持,我们对学校的发展很有信心。

高三(11)学生沈倩:我是练健美操的,学校为我们上大学奠定了基础,小高考那段时间,学校及时地进行提优补差,使我小高考都过了关,也让我考上了大学。

高三(4)学生郑潇:我在这里收获了友谊。

刘青:    从教8年来,担任高三班主任一年,感觉是成长最快的一年,懂得了老师这个名称的真正内涵。虽然压力很大,自己的孩子很小,但学生们令我很感动,懂得关爱老师。任课老师的帮助成长也是非常大的,老教师的鼓励关爱是时时刻刻存在的。还有五十几天,我会继续努力,坚持到底,相信收获也会是最大的。

李钟全:  第二次上高三,到了新校区,一开始有点不适应,后来我发现,只要我在这里,学生学习效率就很高。有一次值班值到9点,正准备回去,看到下面女班主任还在找学生谈话,老师天天晚上在这里吃饭、答疑,我就停下了回去的脚步。这一年的付出比上一年付出的还要多。中华学生的特点───朴实,付出了,我很开心。还有五十几天,一天比一天有信心。

陈浩:    工作了14年,成了中年老师,80后、90后都教过。中华是百年名校,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敬德修业方自励,博物明理能用世”是我校的核心理念。老师的爱发自肺腑,中华的师生关系是最和谐的,99届高三6班建了“996好男好女群”,学生们在群里还回忆着他们高一时被称做“母鸡妈妈”的巢丽敏老师,老师曾经说过要盯住他们,让他们健康成长。学生对我们的老师有许多昵称,李朝军“大叔”,林庆“林阿姨”,李钟全“小胖”,徐成中被称做“盯主任”,是因为他始终盯住学生的学习,盯住学生的缺点,盯住学生的薄弱环节。学校办得怎么样,看看我们毕业生的回校率就知道了,回校率是120%130%,这充分显示了我们的办学成就。我们有一种成就感。

陈柳青:  感受最深的是,中华中学是全市信息化平台最好的,这是巨大挑战面前一个大的优势。校园非常和谐,伴着音乐旋律走进食堂,师生食堂是相通的,师生交流的时间变多了,师生的关系更近了。校园非常美丽,饭后在校园里散步,能充分感受到春天的美好。老师们勤奋刻苦,给学生精神上的鼓励。我为能工作在这样优秀的中学里而感到自豪。

冯建农:  我谈几点感受,一是老师同步把自己的孩子放进来,参与住校,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例如王兵;二是老师对学生的平等,老师让学生坐下来,慢慢问;三是领导教学理念的改变,着眼点在成人成才上。学校加强了国际交流,教学多样化,研究性学习,成才路上走得更远、更快。学校在作风建设上抓得实,当真、认真、较真。在学校上晚自习好,姚发权04届学生当时20几个学生上晚自习,现在其中四五个学生成了博士。学校的知名度在南京市有了更大的提升,中华是学生成才的基石。

陆俊:    归纳为“感动”二字,暑期,张萍老师晚上回家摔倒了,第二天正常到校,她说“放心不下这帮孩子”。学校的心理咨询对学生有更专业的帮助。小高考考得好,与我们的付出分不开。姜国锋老师对学生永远有激情、有爱心、有活力,可在高强度的小高考面前,回到办公室5秒钟就睡着了。

张业宏:  任何一种成长,都需要定位合理、目标明确、过程完美,才能不断进步,地位不断提高,相信中华一定会再创辉煌。

毕泳慈:  非常高兴参加这个座谈会。原以为这只是一个学生、家长、教师的一般性的交流活动,但参加完之后,我深深地被我们的老师、学生和家长的真情实感打动了:这是经历与经历的分享,情感与情感的沟通,心灵与心灵的交融。如果说“健康比成绩更重要”等那“五个更”是我们的“学生观”的话,那么我们的价值观可以表述为“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的第一追求,家长队伍是学校办学成效的第一裁判”。做事业是需要有一种痴迷的态度和执着的精神的。陶行知有一首小诗“傻瓜种瓜,种出傻瓜;唯有傻瓜,能救中华”,王小波也说过“在人世间有一种庸俗势力的大合唱,谁一旦对它屈服,就永远沉沦了,真是可惜”。我想,先生所说的傻瓜,就是这种对人世间庸俗势力永不屈服的勇士,这也是我们中华人应有的精神状态。我希望我们中华中学的全体师生,能以这种对困难永不屈服、对成绩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团结协作,开拓进取,把校园打造成我们共同的美好精神家园。

                                    

                                   

                                      201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