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挚友

   ——读洛克《教育漫话》有感

 

从接触教育至今读过很多书,但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柏拉图的《理想国》和洛克的这本《教育漫话》。这次之所以选择重读这本《教育漫话》的原因有三:它带给我一份好的工作,此其一。以“绅士教育”为主题,阐明了如何才能培养适合时代所需的有理性、有德行、有才干的绅士或者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这对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却苦于乏术的家长们和担任教育儿童重任的教师们都大有裨益,此其二。最后,德育先于智育的主张,对于我国当前普遍忽视德育培养而一味强调智育和分数的教育行为也是一剂极好的清醒针!

 

走近约翰·洛克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17世纪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思想家,1632829日出生于英格兰萨默塞特郡一个具有清教背景的律师家庭,幼年时受过严格的家庭教育。早年就读于威斯敏斯特公学及牛津大学。尽管他是学校里公认的优秀学生,但他内心深处对当时流行的古典教学内容和经院式的教学方式却深感厌恶,认为与现实生活的需要相去甚远从而萌生了革新思想。他在大学开始学的是文科,毕业后曾担任过希腊文及修辞学教师,但对自然科学(尤其是医学)以及自然哲学却具有浓厚兴趣,与牛顿、波义耳等科学大家交往甚密,曾利用波义耳的实验室从事实验,并取得不俗的成果。他先后获得牛津大学的文学硕士及医学学士学位。他的医术在当时英国社会颇负盛名。由于洛克在自然科学方面的造诣,他被英国皇家学会——英国自然科学的最高权威学术机构接纳为会员。

1666年后也就是洛克35岁那年,他结识了英国著名政治家沙夫茨伯里伯爵,担任他的私人医生及其儿子的家庭教师达八年之久。1675年,洛克在旅居法国期间,又担任了富商约翰·班克斯爵士的儿子的家庭教师达两年之久。由于这段执教生涯,使得洛克得以牛刀小试——将自己非传统的教育革新思想付诸实践,获得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为日后写作《教育漫话》奠定了基础。

由于在政治上追随沙氏,在沙氏遭到守旧势力迫害时,洛克也被迫于1683年流亡荷兰,直到1689年,在英国“光荣革命”之后才得以重返祖国。晚年的洛克仕途顺利,曾任贸易和殖民大臣。

洛克的主要著作有《政府论》《人类理解论》等。《教育漫话》则是他教育的代表作。这本书原是1683年以后他与友人爱德华·克拉克讨论儿童问题的书信,于1963年结集出版。

 

初探《教育漫话》

 

从写作的背景来看洛克一生的主要活动是在17世纪下半叶,正值英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激烈斗争的时期,最后于1688年推翻封建王朝统治,但是,最后却又妥协于封建专治王朝,建立起君主立宪制。这场被称为“光荣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明显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发表在这一时期之后的《教育漫话》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既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同时又竭力为君主立宪制辩护。恩格斯曾经尖锐地指出,洛克是“1688年资产阶级的产儿”。

从写作的价值来看《教育漫话》的主题是所谓的“绅士教育”。绅士教育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一种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教育观,是一种以上层社会富人子弟为对象的教育,不同于蒙田的论述,洛克提出的绅士的教育的任务实则要阐明如何才能培养适合时代所需的有理性、有德行、有才干的绅士或者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发展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这和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需要,和封建的、宗教的教育相比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从写作的内容上讲《教育漫话》描绘了一个全面发展教育的蓝图,书中安排了大量的实用课程,突出实用知识的地位,克服了当时空洞的脱离实际的学校教育所带来的弊端,并且内容涉及广泛,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有利于儿童身心和谐全面的发展。

全书共217节,主要分为三部分:第1~30节论述体育保健;第31~146节论述德育教育(占全书篇幅的一半)第147~216节论述智育(包括学问、知识和技能),第217节为结论。在有关段落也夹杂着有关教育目的、作用等问题的论述。在相关段落中也夹杂着有关教育目的、作用等问题的讨论。

 

品评三类教育

 

在《教育漫话》中,洛克高度评价了教育在人类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发展是由教育决定的,而不是由先天的遗传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所谓绅士就是有德行、有学问、有能力、有礼貌的人。这种人既具有工商业所需要的实用知识和技能,行为举止又符合上流社会的需求,同时,还具备坚强的意志,强壮的体魄,是一种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人。为此,洛克特意设计了一套具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这些思想在《教育漫话》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值得注意的是,洛克的绅士教育是在家庭背景下进行的,所以,他的教育主张也主要针对父母及家庭教师而言。

论体育保健,在《教育漫话》中,洛克视体育为一切的根基。在《教育漫话》中,洛克以“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事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又说:“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健康”洛克认为,体育的目的在于使儿童拥有强健的体格,其标准只能吃苦耐劳。娇生惯养只能损害儿童之身体。由于洛克对医学有过很深入的研究,所以他从医学的角度提出了很多建议,这些建议至今仍有很强的科学性。无论冬夏,儿童的穿着都不可过暖,要让儿童从小就习惯严寒与酷暑;衣服要宽松、舒适,不可太紧;要大量呼吸新鲜空气,多在户外活动,要学会游泳,增强抵抗力;保持睡眠充足并且要睡硬板床;要坚持用冷水洗脚,头脚要保持凉爽,不怕暴露在潮湿的环境中;饮食要简单、清淡,有节制;一日三餐要有规律;要少用乃至不用药物;要按时大便,防止便秘。

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教育漫话》中最重要的内容,其中主要的是:道德教育的一般原理;关于理智、礼仪、勇敢、节制等品质的培养;游戏、说理、榜样、锻炼与练习、因材施教等教育方法。

在道德教育方面,洛克他否定了天赋道德的原则。他指出,社会道德及其规则,“不是天赋的”,如果认为社会道德是天赋的,“这是完全可笑的,而且是荒谬的”。他认为道德原则的基础是人们的实际利益。他要求以功利主义的原则来说明人的道德行为,提倡“同德论”。对唯心主义的道德天赋论是一个强有力的打击。同时,他声称“一位绅士应该具备的各种品行当中,我讲德行放在首位,视之为最必须的品行。”他要求儿童在具备健康的基础上,必须有健全的精神发展,而这则集中表现为必须具有完美的德行。洛克认为如果缺乏德行,就无所谓幸福可言;没有德行的人不但被人瞧不起,最终也不能够建功立业,获得成功。洛克在哲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系统的道德教育理论。洛克认为绅士也就是青年应该具有德行、教养、智慧、学问,其中有三项是与德行有关的。

洛克认为,一个英国绅士应该具有理智、礼仪、勇敢、节制等品德,并说明了他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首先,他认为一个绅士要具有理性就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顺从理性的指导,并且这种品质要从小培养。但不同于宗教封建道德的禁欲主义,他不强调个人利益,更注重“不讲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乐于赠于别人”的思想。其次,洛克极端重视绅士的礼仪,即绅士待人接物的礼貌、礼节和风度。洛克说:“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的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与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一切成就会被人看成骄夸、自负、无用或蠢才。”也就是礼仪是教会人们为人处世的要诀,是获得人们好感的万能钥匙。因此,他要求绅士的一切言谈举止必须得体,安闲自如,这包括言语、表情、动作、姿态、位置等;忸怩羞怯,行为简,也就是既要有自尊心又要有尊重他人的心。

为了培养绅士的德行与礼仪,洛克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方法:他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首先必须先做到了解儿童,父母应该在导师的指导下观察儿童的心性;对儿童所进行的教育应符合儿童的“心性”,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对于管教孩子,他则主张适度奖励,惩罚结合、宽严结合、说理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因此,如果儿童的做法是对的,我们不必吝啬我们的表扬,而且不妨当众表扬儿童,这种“称誉”使儿童觉得自己是受到好评的,是得到别人尊敬的,一定会更加小心的呵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会作的更好。但对于那些犯了错误的儿童,我们一定要及时加以惩罚,并且使其一次臣服,否则不能树立监管者的威信,但是这种惩罚也要有一定的技巧,否则虽然治好了儿童的毛病,却留给儿童沮丧、懦弱胆怯,从而失去其应有的活力,成就不了事业。同时,洛克提倡树立榜样,儿童的模仿性很强,正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榜样的力量远远大于任何理论说教而且不受场所的限制,因此不论是为人父母者还是为人导师者,一方面应以身作则,另一方面应注重观察和改善儿童的生存环境,使其生活在充满善的榜样的环境中。至于施教的时间,要及早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洛克认为,儿童就像源头之水,容易支配和改造,因此应该在孩子及小的时候开始管教,树立父母的威信,不溺爱放纵孩子,否则,一旦养成恶习就很难改正了。

显然,洛克对于道德教育方法的论述体现了他多年从事家庭教师的工作经验,这些分析十分精当,它所举的例子随处可见,分析入木三分,至今给我们以莫大的教益。

论智育,智育是《教育漫话》的第三部分,讨论的是智慧与学问。在他的教育体系中,智育也是为培养健全绅士服务的,但是较之德育洛克认为,对于英国绅士来说“学问应该有的,但是他应该属于第二位”, 他说:“如果有人不把一个有德行、有大学问的人看的比一个大学者很重要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个大傻瓜。”因为,绅士是一个善于处理事务并使自己的事业获得成功的人,而非一个学者。一个具有德行的绅士比一个掌握了许多不切实际的大学问家来得重要得多。洛克对流行的学问不感兴趣,乃至憎恶,但对有实际用途的学科却十分重视,尤其重视培养世俗的聪明即智慧与能力。

洛克认为,智育的根本目的不是要使年轻人“精通某一门学科”或者“扩大心的所有物”而是打开他们的心智,“增加心的活动力”即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尊重的态度,授之以主动获取知识的正确方法。

为了培养有真材实学的绅士,洛克创设了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包括阅读、写字、作文、拉丁文、法文、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地理、自然哲学、园艺、手工、击剑、旅游等。通过这些科目的学习,儿童不仅能够掌握实际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和经商处世的本领,还能强健身体,促进健康。此外,还能丰富个人的生活,具有消遣娱乐的功能。

针对这些科目的落实,洛克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包括:不能强迫儿童学习,反对教师用斥责和惩罚的方法、迫使学生去注意;主张启发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自己“向往学习,把求学当成另外一种游戏或娱乐去追求”;教育孩子“要从明白简单的地方开始”,一次不要学的太多,同时也要善于激发儿童的努力;应当鼓励并尽量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即用儿童感兴趣的东西去引导其学习,寓教于乐。培养动手能力,如引导儿童自己制作玩具,学习一种手艺或园艺等,这样不但可以调剂生活,又可获得一些必要的知识技能,还可防止儿童将宝贵的光阴虚掷在无益的事情上。

此外,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还提出了反对天赋才能的观点,提出了“白板说”,即儿童生来如同一张白板,其后的发展取决于其所受的教育,因此教育在儿童一声中的重要作用。

 

回味《教育漫话》

 

最初拿到这本本誉为必读的五部教育著作之一的——《教育漫话》,心情很是激动,但翻开来后,有些失望,第一篇全部都是讲应该怎样锻炼身体,和教育却没有什么相关之处,等到通读之后,才发现它的作用所在,任何一个接受教育的人必须要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精神,然后才能有精深的学问,这不正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精神所在嘛!

作为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人,洛克的哲学思想和教育见解中难免会带有资产阶级的利益,比如他歧视劳动人民子女的受教育权力认为“劳动人民的孩子是经济的负担”;也有些自相矛盾的地方,如他提倡“白板说”,但在全书的许多地方,洛克却又坚定的说要重视儿童的天性、性向等属于遗传因素的特质;尽管洛克喜欢学生,但他不太喜欢学校教育,著作中对学校教育难免有太多的片面性,与当今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大环境不符,但是这一点也给我们当今过于庞大的班级授课制度一些忠告。但总的说来,洛克的这本《教育漫话》却给我们今天的教师提供了不少值得借鉴的建议,不同的人读完会有不同感受,也会有不同的帮助,这本书之于我的最大一个感触是:正人先正己,给学生树立一个积极健康的好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以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前提开展对学生职业生涯有意义的活动,主动建构他们的职业意识观念;以信任学生为前提,公平为基础,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技巧性的规劝;用爱心、信心、责任心去理解每一个儿童,树立正确的教师权威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1000个人眼里会有1000个哈姆雷特,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妨多读一些教育名著,尤其是这本《教育漫话》,这于我们不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出发都大有裨益,作为这个世界上唯一不能出差错的职业——教育,我们一定要审慎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