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放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所著«《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不仅是一部以31种语言畅销全球的巨著,也是具有很强可读性、能够对我们实际开展的教育教学工作给予直接指导和帮助的好书。我认真读完了全书(共3册),并把它们放在手边,经常翻阅。书中很多充满着爱和人性光辉的观点、语言,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给我很大的教益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其中的一段话:“心理治疗师也许能够治疗孩子的心理疾病,但是,只有那些和孩子朝夕相处的人才能够帮助孩子成为心理健康的人”,在我内心激起了强烈的共鸣,并促使我认真地反思和审视我国基础教育学校管理的过去和现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国家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要求远未真正落实,学生的权利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尊重,学校对一些严重违纪的同学给予“开除”的处分,对一些虽然没有严重违纪行为,但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差(当时通行的说法是“双差生”),并常常对班级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的学生通过“劝退”使其离开校园,美其名曰:为了对班上每一位同学负责。他们离开之后,班级清静了,校园内的是非少了,但当时正处在可塑性极强的成长期的他们后来发展得怎样呢?他们现在干什么呢?很少有人去关心,我也没有看到过相关的统计数据,但我们现在不难想象,他们中的大多数,无法再找回自信和自尊,无法像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同龄人一样受人尊重地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会堕落为仇视社会甚至危害社会的罪犯。他们的父母、亲人,又会怎样对待这一切呢?如果我们的学校能够真的像自己的宣言中所说的“为了一切学生”(还有另外两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不把他们逐出校园,他们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上述因违纪而被开除、因“双差”而被“劝退”的情况基本上没有了。但“心理不够健全”的学生似乎越来越多。根据教育部20095月发布的数据(我没有查到近2年的数据,估计应该相近,甚至更高),高中生中心理异常者约为14.8%,有严重心理问题者约为2.5%,就是说,平均下来,每班约有一位同学存在严重心理问题,7位同学存在心理异常情况,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复杂的,有家庭因素,有学校因素,有社会因素。学生的具体情况也各不相同,有失落型(由家庭的“绝对中心”到现在班级里、宿舍里的普通一员),有挫折型(小学初中时成绩优异,进入高中后成绩平平甚至持续下滑),有焦虑型(因学习压力大和不善与人交往而对未来充满担忧),还有因家庭缺少关爱而出现情感扭曲等等。

    如何对待这些学生,特别是“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呢?有些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为了全班同学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或者迫于班上其他学生家长的压力,或者为了避免发生意外情况,对学生本人或他们的家长采取暗示、劝导、甚至强迫的办法,让他们离开了学校。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是这些领导和老师中的一员。读到吉诺特博士的这段话“心理治疗师也许能够治疗孩子的心理疾病,但是,只有那些和孩子朝夕相处的人才能够帮助孩子成为心理健康的人”后,我陷入了沉重的思考:自己直接地或间接地遇到过的这些学生,到医院诊断后(很多时候是应学校要求去医院看医生的),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医生都建议他们边治疗边继续随班就读(印象中没有一位学生,医生的建议是离开学校接受正规的治疗)?让这些学生从此离开学校,对他们的一生来说意味着什么?那些被学校以“无法适应学校生活”为由中止在校学习的学生,此时此刻他们正在经历着怎样的人生?他们和他们的父母、家人目前是怎样一种状况?到底是谁让他们付出了如此惨痛的代价?

    我和我的同事们在思考着这些问题,在审视着我们的学校、在分析着校内几位“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的状况,当我们意识到他们正处在人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十字路口、最需要我们给予爱和帮助,当我们和医生、法律顾问共同研究,得出“他们尚没有完全不适应学校生活”的结论,当我们脑海中浮现起他们的家长、亲友祈盼的眼神,当我们的灵魂中闪现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使命和应有的担当的时候,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发出了一个相同的声音:一个都不能放弃!

行动随之展开:校领导与家长坦诚交流:家长、孩子,不管什么要求,都可以向学校提出,学校尽力满足!中层干部、心理健康教师与学生真情沟通: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孩子,不要害怕,把你的手给我,我们风雨同行!班主任在给予这些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帮助的同时,加强对班上其他同学和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努力让全班同学在实践中懂得,什么是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互相帮助!所有任课老师以父母般的慈爱,包容着他们的不当,期待着他们的变化!班上的同学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关心、呵护着他们……

又是一个学期即将过去了,在德育处、心理健康中心、学校法律顾问和医生、相关班主任和所有任课教师、相关家长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下,这些学生正在平稳地成长,有些同学正在明显地进步,也有极个别同学仍然在与疾病进行着痛苦的斗争(今天中午刚刚获悉,我校一位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同学,昨晚在宿舍走廊里给家长打了近2个小时电话,一直到11:30,生活老师在远处静静地陪伴,同宿舍的另外4位同学在宿舍里默默地等待),更多同学“互相帮助的意识”、“社会责任的意识”在逐步增强,“一个都不能放弃”正逐步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信念!

如此,中华中学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将更加和谐、友善!

如此,中华中学的校园将处处闪耀着博爱的光芒!